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欲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地域环境等因素协调其所在地的经济收入是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结合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和地形特征等可能产生人均纯收入差异的空间因子,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均纯收入差异驱动力进行分析和阐释,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调控及经济建设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类型和二三产业发展程度是造成当地人均纯收入差异的关键驱动力;交通便利程度、水资源供给能力、高程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当地人均纯收入差距;并且这4个因子与前2个产业因子对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得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q=0.30)以及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较小(q=0.37)是限制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所在地巴彦温都尔苏木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交通不便(q=0.11)及海拔较高(q=0.15)等地域环境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巴彦温都尔苏木与周边区域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当地的下一步发展应重视以下3个方面:1)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适当发展传统畜牧业转型;2)将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为特色品牌进而推动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的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做足准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相似文献   
3.
智荣  陈梅梅  闫敏  李平 《草地学报》2022,30(12):3392-3401
为探究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219户牧民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草原补奖政策促进牧民增收,尤其是对低收入牧户家庭增收效果显著;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对牧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当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分别增加1公顷、1羊单位,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02%,0.15%;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分别提高1%时,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65%,0.43%,1.83%;各因素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影响及作用程度具有差异性,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比例增收效果趋于加强,而家畜出生率和出售率的增收效果则趋于减弱。因此,建议引导牧民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但在其创建过程中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从合作组织发起人与社员的制度博弈均衡的角度阐发了合作组织创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是今后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其改革内容必然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以林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对林业与公共财政收入、林业与公共财政支出关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lags behind growth in industry and services, creating an ever widening rural–urban income gap. Development of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farmers in China’s more advanced provinces such as Zhejiang. Increased income in the urban sector creates markets for new products, and migrating farmers rent their land to those staying. Until now, the prevailing rice-based systems have been managed mainly using manual labour and animal traction, but the larger farms resulting from migration may facilitate, or even require mechaniza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 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farm household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farm size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rice to vegetable production, while also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mechanization.  相似文献   
7.
Over the next decades mankind will demand more food from fewe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food production impacts of four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cenarios from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Partially and jointly considered are land and water supply impac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ical change, as well as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demand shif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ome impacts on food demand are computed with dynamic elasticities. Simulations with a global,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ectors show that per capita food levels increase in all examined development scenarios with minor impacts on food prices. Global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s by up to 14% between 2010 and 2030. Deforestation restrictions strongly impact the pric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but have little consequences for the global level of food production and food prices. While projected income changes have the highest partial impact on per capita food consumption levels, population growth leads to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otal food production.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change is amplified or mitigated by adaptations of land management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低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难点.根据安徽省的资源禀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的现实,因势利导地发展劳务经济,既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现实作用,也必将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邹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03-13804,13807
通过对国内外涉及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类似于倒"U"型曲线,且可以从适应、社会比较和心理预期3方面进行解释。最后,就如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的同时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淡化人们对金钱和物质地位的竞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农村居民各尽其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菊萍  潘时常 《农学学报》2014,4(9):108-113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要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从农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差距等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的现状,并从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风险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最后从促进充分就业、推动创业致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环节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